评测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2018-06-22 17:15:22 8点赞 4收藏 3评论

这一次并没有急着交作业。原因有三:其一,我出差了,回来的时候包裹已经到了两天;其二,第一副平衡塞子,不好好煲一下不对;其三,也因为我手头只有这么一副平衡塞,所以在考虑如何行文才能对得起看我众测的值友们。一来二去就到了现在,还有几天就到截稿了。所以话不多说,开始众测。

原创、众测都写过耳机,也写过播放器,这些物件如果真的说做成视频那我觉得,一是你感受不到什么,二是如果只靠说来让你了解那为何不写成文字呢?以上都是废话,请各位看官继续向下......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开箱

这个环节每次都是图片聚集地,毕竟为了方便大家能够与对众测产品有一个比较直观的、全面的了解,所以来说必不可少,那么开始开箱。题外话,因为当时外出陪家人办事,所以包裹已经到家好几天了,还好我那好奇心爆棚的妈妈没有拆开,要不还真就得不到这么完整的开箱了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顺丰的包裹,快就不用说了,但是小小值,你是不是换号了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两个主角,包装很高大上,只不过让我给拍的有些普通了...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R3 的全家福,主机、钢化膜正反面、小金标、说明书、保护壳数据线。这里说明下,接口是 type-c 的,跟 M1 一样,我喜欢。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简单的一些参数和各种二维码...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撕了膜一体感更强烈了,包括前后玻璃、包括金属边框。而且背膜外有串码和中文的一些认证介绍,撕掉背膜同样有这些认证,不过就是英文的了。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这是机身正面的左侧,音量键的位置。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这是右侧,分别是电源键、上下曲键、播放暂停键,有个小点的就是播放键了。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小金圈就是非平衡的 3.5mm 耳机接口,黑色的为 2.5mm 平衡耳机接口,这也算是这款机器的精华之一。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TF 口和 Type-c 数据口,这个在底部。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上壳效果

Hiby R3 出厂已经贴好了膜,而且是双面的,这跟 M1 就是一样一样的,而且 R3 正面膜在没撕之前外层上有着相应位置按键的功能简介,这个非常人性化。出厂也预置了塑料保护壳、钢化膜,这就贴心了,要知道,这款机器也是正反双面玻璃的。背面玻璃过渡到边框比较直接,前面则比较圆润。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Hiby R3 给我的感觉跟 山灵的 M1 有些类似,或者说我就感觉是同门一样。M1 的特色是滚轮,R3 是触屏的,但都是 Hiby 的系统。这里多说一嘴,Hiby 的系统适配在很多国产机上,所以这款系统感觉也不是那么陌生,虽然 M1 的系统对滚轮做了针对性的界面,但是设计语言还是接近的。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在我用的几款 HIFI 国产播放器中,还没有一款能够直连 WiFi 进行传歌,这个真的是方便了,感觉像是使用了 DLNA 技术,虽然没那么说,而且将 DLNA 单独列出来作为一项功能,但是我觉得 WIFI 直连传歌这个技术就是基于 DLNA 技术之上的,传歌需要通过网页进入特定的地址才能传歌,相信大伙用过的智能电视、机顶盒在直传APP到电视上也是类似的操作,所以这么一说应该很容易理解了。

以上是播放器开箱,做工是真的扎实,严丝合缝,功能上没有使用 Android 系统算是个遗憾,不过 Hiby 针对播放器做得系统也足够流畅,死机卡顿什么的暂时没发现。

接下来看看 Seeds,我的日常使用耳机都是头戴式的,入耳式也有,但是比较少,而且买入耳式多数不超过百元,最贵不超过200,因为我觉得过于贴近鼓膜对听力影响更大,虽然也有调查说入耳式耳机通过耳机套贴合耳道制造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可以用比较小的音量聆听更为真实的声音,我也需要承认的就是好的入耳式耳机分分钟上千上万,但是笔者的偏爱还是头戴式,而且头戴式选择方向更多。好的入耳很少听说开放式的,头戴就不同了,我也不过多介绍,毕竟今天的主角是 Seeds。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说实话,这是目前我亲眼所见最为漂亮的入耳式耳机(毕竟我买的少...),耳机外壳全金属,质感超级棒,平衡耳机线,同样视觉上很加分。整体来看,Seeds 是很好看的。外包装压了很多字,不过确实不是很容易看清,主要是因为颜色(亦或者我眼神确实不太好...)。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全家福,两套耳塞,一套以充分贴合耳道为主,相对比较扁,但是更圆;另一套以深入耳道为主,相对较长。配合一对硅胶的耳挂套,这点是套......我反正是没用,因为带上感觉比较奇怪,还是直接把线挂在耳朵上比较好,反正也不需要耳机线吃力,毕竟线足够长,不会去做拉扯线的动作。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近距离感受一下。

耳机部分开箱简单了些,不过能看清耳机怎么个样式,反正对于这款耳机我是比较喜欢的,如果做成线机分离式的就更好了,但是厂家显然不希望这么做。如果真的做成分离的,我想提高些售价也会有烧友买单的。

机器的“内涵”+ 耳机的“感受”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先来一张 R3 华丽丽的海报,特色功能一目了然,重点关注部位清晰可见:小金标、触屏、平衡口、ESS 9028 一代神解码、蓝牙 Apt-x、DSD256 等等,烧友看到都会想要去了解一下的,毕竟配置真的很不错。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参数上其实算得上是中规中矩,在同价位的竞品当中硬要说出彩的地方那就是平衡口了。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开机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初始化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菜单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设置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WIFI连接,这里要吐槽这个输入法,可能智能手机用习惯了,9宫格快不会用了...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Hiby OS,深度定制的纯音系统,据说是 Linux,那也算跟 Android 同源了。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特色的 WIFI 传歌,由于信号限制只能连接 2.4GHz,不过这个价位也就不要自行车了,2000元左右的播放器也就 2.4GHz,而且少有能 WIFI 传歌的,这个是事实。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音量调节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播放设置

这几天我也算是好好的把玩了一下这个组合,其实可玩性挺不错的。平衡耳机一样需要简单的煲一下的,机器也要摸索一下,这也是我才写评测的原因,文初就说过。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

先来说耳机,这个造型讨喜的耳机在听感上沿袭了平衡耳机的特色,那就是高解析力。起初听歌的时候总感觉声音有些“夹生”,比较干,齿音喷唾沫声一点都没落下全能听的一清二楚。看参数也看出厂家的想法了,真的是配套来的,耳机还稍微让播放器吃些力才能伺候好,奈何我这里现在就这款带平衡,没办法测试耳机的极限在哪里。不过通过这几天的测试,耳机的氛围感比刚开始好些了,最起码听歌自然些了,我相信这款耳机如果配上自家的 R6 效果会好上不少,R3 确实吃力了些,但不失为一款初中档的平衡塞,性价比还是有的,毕竟配置和设计在,音质以我目前的器材真的没办法好好听,只用 R3 来听的话,只能说一般般,听得出的是高解析,但是好音质还是欠缺一些,虽然评测的就是这个套装,但是我还是要说 Seeds 对于 R3 来说,还是有些吃力的。

下面咱们说说播放器,这个可说的就多了。首先从可玩性上来说,此款机型可以作为电脑的 DAC 输出音频、可以通过蓝牙作为蓝牙解码器。以 R3 的参数来看,拥有高素质的音频解码能力傍身,作为 DAC 真的一点都不虚。9028 怎么说也是一代神解码,就好比骁龙625之于国产手机一样,愣是被打磨了好几年,虽然 Q2M 是移动版本,不过也被应用过很多次了,效果已经得到认可。其次从机器自身出发,输出属于一般水平。虽然得益于高解析,但是要上好的耳机同样需要上放,即便我没报什么大的期望在如此小的机身上能够出现什么逆天的推力。

我的第一副平衡塞,但不是第一款HIFI播放器-----Hiby R3 套装众测报告上道具,暂定用这个来测试,平衡塞就不说了,就这一条,如果要对比我还没有合适的竞争对手,用头戴做对比好像差点意思,不过之前也算是说明白了,Seeds 的素质在这款机器上达不到火力全开,所以直接播放器走起。

但是为什么测需要这俩道具呢?首先上段小视频:视频中出现了 DT990 pro,这让我挺惊讶的,正好我有这副耳机,我正好想试试小机器的推力。对比机型,正好是前一段时间众测的 Activo CT10,不要说欺负人啊,论配置 CT10 还不如 R3 呢,除了操控更适合我,其他真的被 R3 吊打,奈何之前的众测文中我也说了,CT10 对比我之前拥有的机型(包括手机)都要好上一截,所以这里就用它吧,推力也许不及 R3 但是我还有 Aune B1 帮衬,所以能达到势均力敌的水平。

另一副耳机是 Blue 的 Mo-Fi,这款耳机的特点就是自带耳放,而且可以切换档位,这就很方便了,对比起来限制也就更少。

那么对比开始:首先 DT990 pro,一插到 R3 就现了原形。并没有推得很好,也许真的不是视频中看的那么好(一定有值友说那只不过是为了拍的好才用这款耳机,这个我同意...),250Ω 真不是 R3 直推能上的去的,无奈也上了 B1,瞬间舒服多了。但是提升同样有限,得益于高超的解析力,无论是否插 B1,都觉得数码味很严重,感觉声音都颗粒化了,虽然细节多了,但是散,不够凝聚(这个真不是开放耳机的锅)。我也说不清这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我反正对这个感觉一般,毕竟平时听流行多一些,如果真的喜欢听牙齿砸着口水的声音,那这个真的还挺好的。不过这也不全是缺点,可能我还不太适应,解析力强本来也是好的,当做转盘应该优于一般的播放器。CT10 配着 B1 的声音氛围感就要好多了,没有那么生硬。如此来看,两款机器调试方向就不一样,同样都支持到 DSD256,但是一个偏向流行,一个把解析力做到机器的极致。此轮对比,我更喜欢 CT10 的声音表达方式,随身我还是会用 CT10,而更偏向将 R3 作为 DAC 来使用。

然后咱们来看 Mo-Fi,耳放分为三个档位,分别是增益关、增益开、低音强化。其中低音强化是最后一个档位,在增益的基础上,继续增强分为感。第一步,也算是对上面 R3 的一些补偿吧,毕竟直推 990pro 是显得力不从心的,那么直推 Mo-Fi 应该没什么问题。直连 R3,好推的耳机出的声音就是区别不小,明显感觉力道上来了,氛围感有所提升,不仅因为 Mo-Fi 是封闭式耳机,确实听起来舒服多了,比 B1+990pro 都来的要好。加一个档位,氛围感继续增强,低音在增强一档,暖爆了。这里需要解释一下,同样作为监听耳机,不同的风格和阻抗决定了两款耳机的解析力也稍有不同,Mo-Fi 就很好推,不仅仅是自带耳放,也因为没那么高的阻抗(42Ω)。接 CT10 在不开增益的前提下,同等音量声音还是有些暗的,开一级增益明显明亮的不少,但是已经足够暖了,就好像 R3 开了低音增强一样,稍微有些过,所以就不在 CT10 上增强低音了。综上,R3 配一款暖一些的耳机还是不错的选择,听流行、摇滚等会很有感觉,但是你要真的想听清各种细节,那么还是配同样高解析的耳机甚至是平衡耳机来的实际。此轮 CT10 就没有什么优势了,毕竟连 R3 也变成了我喜欢的风格,论体积还是 R3 更为便携。

以上就是有线耳机测试部分,没有图没有表,全靠手写,希望给大伙说明白了。

最后说一下蓝牙,两款机器都是蓝牙 4.1 的标准,不过 R3 是 Apt-X 的协议标准,而 CT-10 是 Apt-X HD 的标准,但是说实话,我没听出什么却别,同样拿出我的小 Diva,试听了下,毕竟协议一致(因为 Diva 不支持 hd),听着基本上也是没什么区别的。不过要是用 R3 作为蓝牙 DAC 就不一样了,经 R3 解码,在普通的手机歌曲音质绝对升级一个档次。这么看来当做蓝牙 DAC 是个很不错的选择,毕竟即便是事先存了喜欢的音乐,随时听到喜欢的歌曲还能用手机下载啊,直接蓝牙一连接就能欣赏高品质的音乐了,方便极了(有值友一定会说可以 WiFi 传歌到 R3,但是那个比直接连蓝牙就要繁琐一些了)。

总结

至此,众测基本上算是完成了。从声音上来讲,R3 套装局限比较大,首先就是 R3 不能全力发挥 Seeds的实力,这就尴尬了。其次想要出好声,那就要配上相得益彰的耳机才好,Seeds 不是最优解。从便携上来讲,自然是很方便的,如此小巧,只是比 M1 大了一些而已,如此体积如此音质在这个价位上还是蛮不错的。最后来说说推荐,我并不是很推荐购买套装,毕竟机器有些吃不消耳机,但是如果套装价格在1300左右的话,那一定是要买的,很划算。但是单机价位在千元左右的话,还是建议购买单机,毕竟后期还是需要配耳机的。

以上就是作业的全部了,谢谢大家观赏!


本文商品由什么值得买提供,并邀请用户撰写评测报告。更多新奇好物请关注众测活动~

文章很值,打赏犒劳作者一下

打赏
1人已打赏
3评论

  • 精彩
  • 最新
  • 因为手里又个m2s想入个开放式大耳,看中hd598 x1 x2 但不知道能不能推动~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hd598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好推,海贝r3完全可以,如果觉得不够也不用上耳放,换根线就可以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你这个海贝r3推之前得耳机hd598 x1s x2hr感觉能推动么。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举报成功

该举报信息「小小值」会优先核实并处理哦!